6月20日下午,中國化纖科技大會(hui) 在海安召開,中國紡織工業(ye) 聯合會(hui) 原會(hui) 長王天凱,中國紡織工業(ye) 聯合會(hui) 副會(hui) 長、中國化學纖維工業(ye) 協會(hui) 會(hui) 長端小平,工信部消費品司司長高延敏、處長曹庭瑞,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俞建勇,中國紡織工程學會(hui) 常務理事長伏廣偉(wei) ,中國棉紡織行業(ye) 協會(hui) 會(hui) 長朱北娜,中國紡織機械協會(hui) 副會(hui) 長呂洪鋼,江蘇海安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管委會(hui) 主任鄧加忠,浙江恒逸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遠華,北京三聯虹普新合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迪,義(yi) 烏(wu) 華鼎錦綸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丁晨軒以及化纖企業(ye) 代表、學者和媒體(ti) 近600人參加了大會(hui) 。
中國紡織工業(ye) 聯合會(hui) 原會(hui) 長王天凱
工信部消費品司司長高延敏
會(hui) 議由中國化學纖維工業(ye) 協會(hui) 副會(hui) 長王玉萍主持,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司司長高延敏致辭,目前在消費升級階段,減少低端供給能力,提升高端供給能力。中國製造2025,紡織十三五規劃,三品戰略都與(yu) 紡織相關(guan) ,從(cong) 中可以看到化纖行業(ye) 的幾個(ge) 發展方向,在中國製造2025中製造業(ye) 創新工程方麵,國家級創新中心還比較少,希望化纖行業(ye) 有更多企業(ye) 從(cong) 省級創新中心開始,進入國家創新中心。高性能纖維應進一步攻關(guan) ;智能製造方麵,企業(ye) 增加信息管理係統,增加有效性。此外,中國化纖行業(ye) 發展應把三品戰略結合在一起,創造化學纖維行業(ye) 新的機遇。中國纖維流行趨勢持續進行了新的品種發布,技術改造使很多化纖產(chan) 品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還需要花力氣去樹立品牌。
中國紡織工業(ye) 聯合會(hui) 副會(hui) 長、中國化學纖維工業(ye) 協會(hui) 會(hui) 長端小平作主題報告
端小平作了我國纖維新材料產(chan) 業(ye) 技術與(yu) 核心競爭(zheng) 力建設的主題報告,他在報告中主要圍繞我國纖維新材料發展現狀、發達國家纖維產(chan) 業(ye) 革命、我國纖維新材料產(chan) 業(ye) 的創新發展三個(ge) 方麵闡述了重要觀點,引導化纖行業(ye) 的健康有序發展。
2016年我國化纖產(chan) 量4943萬(wan) 噸,占世界化纖總量的74%,化纖占我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的83%。
先進基礎纖維新材料領域,功能性紡織新材料整體(ti) 技術進步顯著,具有阻燃、抑菌、抗靜電等功能的紡織材料,主要應用於(yu) 特種軍(jun) 服和消防服、飛機和高鐵內(nei) 飾材料、高檔紡織品、醫用衛材等領域。關(guan) 鍵技術獲得重大突破,初步形成產(chan) 業(ye) 規模,標準體(ti) 係初步建立,應用領域進一步拓寬。生物基化學纖維及原料核心技術取得新進展。
關(guan) 鍵戰略纖維新材料領域,產(chan) 業(ye) 布局不斷優(you) 化,產(chan) 業(ye) 規模穩步發展,生產(chan) 工藝技術進步明顯,應用領域取得較大發展,高水平研發體(ti) 係初步形成。
針對前沿新材料方麵,端小平說,我國前沿纖維新材料品種逐漸擴展,目前以相變儲(chu) 能粘膠智能纖維、光致變色再生纖維素纖維、蓄熱聚丙烯腈功能保暖纖維和模擬人體(ti) 器官用中空纖維等為(wei) 代表的智能仿生纖維逐漸起步;靜電紡納米纖維、納米改性聚苯硫醚纖維、生物納米纖維和碳納米管在理論研究和應用方麵均有所突破,以石墨烯改性聚酯纖維、石墨烯再生纖維素纖維、石墨烯改性聚酰胺6纖維材料為(wei) 代表的石墨烯材料在纖維應用領域不斷擴展。
端小平指出,我國纖維新材料發展情況,總體(ti) 而言,高新技術纖維(含生物基化學纖維)生產(chan) 品種覆蓋麵最廣的國家;高性能纖維產(chan) 能、潛在消費量世界第一;部分高新技術纖維的生產(chan) 及應用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部分滿足國防軍(jun) 工、航空航天的需要;常規纖維的多功能化、高性能化和低成本處於(yu) 領先國家序列。
端小平提示,發達國家紡織技術研究現狀與(yu) 特點:新材料的研究開發與(yu) 應用;新技術對舊材料的再開發(新功能)、再應用(新用途);新構思再造舊材料新價(jia) 值。發達國家研究模式主要表現為(wei) :多/跨學科交叉研究是核心、多/跨領域技術交叉互用是主途徑、多/跨領域聯合研究開發是大趨勢。
在談到我國纖維新材料產(chan) 業(ye) 的創新發展時,端小平指出,在三個(ge) 領域獲得發展,功能性纖維材料開發與(yu) 品質提升;生物基化學纖維產(chan) 業(ye) 化;高性能纖維產(chan) 業(ye) 化和係列化。
未來,要發展智能製造,提高信息化技術應用水平,推動化纖產(chan) 業(ye) 提質增效,變革產(chan) 業(ye) 價(jia) 值模式。同時,要推進綠色製造,發展循環再利用化學纖維、生物基化學纖維、原液著色化學纖維,力爭(zheng) 做到纖維產(chan) 品的原材料無汙染或少汙染;生產(chan) 過程應采用先進的節能、減排、節水、降耗的適用的技術、工藝、裝備,符合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在印染、整理等加工過程,盡可能使用無毒、可自然降解的漿料、染料、整理劑等;纖維產(chan) 品的消費、使用中,對人體(ti) 友好、舒適;消費使用後,循環利用,無環境影響。
此外,端小平強調,化纖行業(ye) 要注重引導品牌與(yu) 質量提升,不僅(jin) 要製定品牌建設標準和價(jia) 值評價(jia) 體(ti) 係,加強纖維品牌推廣,還要加強標準和質量體(ti) 係建設。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ye) 協會(hui) 副會(hui) 長王玉萍主持會(hui) 議
會(hui) 上,武漢紡織大學教授徐衛林就“耐服役自清潔協同雙效應彩色碳纖維的高效和宏量製備及其性能研究”發言,浙江恒逸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錦龍博士就“通用合成纖維高值化功能化基礎問題與(yu) 發展趨勢”發表看法,東(dong) 華大學材料與(yu) 工程學院副教授陳燁博士介紹了我國化纖行業(ye) 綠色製造與(yu) 製造綠色關(guan) 鍵技術。
授牌儀(yi) 式
簽約儀(yi) 式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ye) 協會(hui) .三聯華鼎卓越基金”傑出工程師獎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ye) 協會(hui) .三聯華鼎卓越基金”傑出技術工人獎
大會(hui) 期間,還舉(ju) 行了江蘇海安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國家錦綸功能纖維新材料產(chan) 業(ye) 基地”授牌儀(yi) 式,2017年度“中國化學纖維工業(ye) 協會(hui) .恒逸基金” 優(you) 秀學術論文頒獎活動,“中國化學纖維工業(ye) 協會(hui) .三聯華鼎卓越基金”簽約儀(yi) 式以及第一屆“中國化學纖維工業(ye) 協會(hui) .三聯華鼎卓越基金”傑出工程師獎、傑出技術工人獎頒獎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