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在連雲(yun) 港召開的中國化纖科技大會(hui) (連雲(yun) 港2016)上,中國化學纖維工業(ye) 協會(hui) 會(hui) 長端小平發表了題為(wei) 《中國化纖工業(ye) 科技進步與(yu) 發展》的演講,回顧了“十二五”期間化纖工業(ye) 的科技發展情況,指出了“十三五”時期化纖行業(ye) 科技發展重點任務,對重大專(zhuan) 項提出發展建議、政策建議及保障措施。
“十二五”:行業(ye) 科技水平顯著提高
整體(ti) 技術進步顯著
高性能纖維產(chan) 業(ye) 化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2015年國內(nei) 高性能纖維總產(chan) 能達到15萬(wan) 噸,實現出口3.8萬(wan) 噸,高性能纖維行業(ye) 總體(ti) 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生物基化學纖維及原料核心技術取得新進展
2015年新型生物基纖維總產(chan) 能達40萬(wan) 噸。充分利用農(nong) 產(chan) 品、農(nong) 作物廢棄物和竹、麻、速生林等資源,實現可再生、可降解、可循環。
綠色製造技術推廣和再生循環體(ti) 係建設成效顯著
科技創新支撐體(ti) 係建設取得明顯進展
十三五:確定八大目標和十大任務
八大主要目標
1.加快推進差別化、功能化纖維的開發與(yu) 專(zhuan) 業(ye) 化應用,強調多重技術融合,提升產(chan) 品附加值,建立高效的新產(chan) 品開發與(yu) 推廣平台,化纖差別化率達到65%;
2.突破一批高性能纖維產(chan) 業(ye) 化關(guan) 鍵技術瓶頸,全麵提升高性能纖維品質穩定性和應用性能,實現高性能纖維及製品的低成本、高附加值,提升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高性能纖維有效產(chan) 能達到26萬(wan) 噸;
3.突破一批生物基纖維產(chan) 業(ye) 化關(guan) 鍵技術以及裝備,推進生物基纖維及其原料的開發,生物基纖維產(chan) 能達到90萬(wan) 噸;
4.支撐一批廢舊聚酯纖維的循環再生高質化技術,和廢舊紡織品循環再利用化學法產(chan) 業(ye) 化關(guan) 鍵技術,再利用纖維總量繼續保持增長,循環再利用體(ti) 係進一步完善;再生纖維占化纖的比重達12%,年均增長達到15%;
5.支撐一批產(chan) 業(ye) 用紡織品用纖維製造關(guan) 鍵技術,擴大化纖在產(chan) 業(ye) 用領域的應用,產(chan) 業(ye) 用化纖的比例提高到33%;
6.支撐一批化纖產(chan) 業(ye) 綠色低碳節能減排關(guan) 鍵技術,單位增加值能耗、用水量、主要汙染物排放等達到國家約束性指標和相關(guan) 標準要求;
7.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核心技術,授權發明zhuanli年增15%,大中型企業(ye) 研發經費支出占主營業(ye) 務收入比例超過1.2%,新產(chan) 品產(chan) 值比重提高到28%以上,產(chan) 業(ye) 創新平台建設進一步推進並發揮關(guan) 鍵支撐作用;
8.擁有一批化纖安全評價(jia) 、基礎通用標準,進一步優(you) 化化纖標準體(ti) 係結構,製定化纖團體(ti) 標準,增強國際標準化能力,主導製定國際標準達到6項。
十大重點任務
重大關(guan) 鍵共性技術包括攻克高性能纖維低成本、高穩定性製造關(guan) 鍵技術及裝備工程化技術。
攻克通用纖維高效柔性化與(yu) 一體(ti) 化製造關(guan) 鍵技術;新型滌綸工業(ye) 長絲(si) 低成本製備關(guan) 鍵技術;新型功能與(yu) 智能纖維、納米纖維高效可控規模化製備及應用技術。
攻克替代石油資源的生物基原料和生物基纖維綠色加工工藝、裝備集成化技術;PLA、PDT、PTT等生物基合成聚酯的高效連續聚合技術;生物法多元醇工程化、產(chan) 業(ye) 化關(guan) 鍵技術;生物醫用纖維及製品、生物降解纖維及製品、生物基纖維新資源、高效清潔化及高附加值製品關(guan) 鍵技術。
攻克循環再生纖維高質化利用關(guan) 鍵技術。攻克數字化、智能化化纖成套裝備及製造等關(guan) 鍵技術;大容量多批號產(chan) 品信息自動化及產(chan) 品可追溯性。
綠色製造技術包括8項節能減排技術、3項綠色纖維製造技術。
重大技術需突破3+1項。
提高信息化技術應用水平,需將信息技術和先進測控技術應用於(yu) 化纖製造的全過程管理。開發麵向生產(chan) 的製造執行係統(MES),麵向企業(ye) 管理的ERP信息係統,麵向供應鏈和下的電子商務服務平台和營銷管理的物聯網係統。加強在線檢測、遠程診斷及運行維護等功能的開發應用。研究大數據技術在生產(chan) 中的應用,鼓勵支持開發和推廣數字化工藝設計、數字化全流程製造技術、數字化生產(chan) 管理技術。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企業(ye) 服務水平。引導化纖企業(ye) 將服務嵌入製造和營銷的各個(ge) 環節,鼓勵企業(ye) 向研發設計、物流、融資租賃、信息技術服務、節能環保服務、檢測認證、電子商務、售後服務、人力資源、品牌建設等服務領域業(ye) 務延伸,為(wei) 客戶提供係統和增值服務。利用“互聯網+”思維創新經營模式,整合資源,構建全方位的供應鏈管理服務模式,建設高水平的服務型旗艦企業(ye) 。